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3-31 09:50:34 | 浏览:
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docx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如何发挥农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专业研究 生培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服务于农村产 业化发展的农业人才是目前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和目标[1-2]。2016 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农业硕士”研究领域由原有的15 个调整为8 个,其中一个领域名称为“农艺与种业”,涵盖原有的九游会J9 J9九游会作物、园艺、 种业和草业4 个领域[3-4]。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园艺方向硕士培养是以专业实 践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功底,能服务于农村园艺产业发展的高层 次应用型人才,符合中国乡村战略目标及乡村振兴的需求。新的历史时期,中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正在急剧增长,而当前全国 对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最适合 的培养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 要[5-8]。 沈阳农业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校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 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农艺与种业专业依托辽宁一流特色学科园艺学学科所设, 现已建立起了4 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观赏园艺、果蔬园艺、蔬菜园艺以及 设施园艺。通过多年的发展,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社会合作、学科设置、 实验研究等方面摸索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基于产 教融合背景下的培养模式,着眼于提升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 和创新能力,探索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且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以及动态 性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于高层次农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 为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农业专业硕士提供参考。 1.1设置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根据我国教育“面对现代化发展、面对当今世界、面对未来产业”的特点,严格 落实教学质量第一位、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指导原则,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 质量。本领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具有一定园艺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实 际运用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是要符合当前园艺产 业技术发展需求,能够从事园艺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工作,能够为农村发展、 园艺职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提供专业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沈阳农业 大学以培养实际出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 要求》制定了《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该标准完全符合《一级学科博 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中对一级学科授权点的相关要求。从政治思想素质标 准、基本知识及技能素质标准、基本能力素质标准、科技创新研究素质标准、 学位授予基本要求五个方面提出了农业与种业具体学位授予标准。 1.2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指导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提升专业学位研究 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共 同培养的双导师制,在校阶段指导老师大多为学校的专职教师兼任,其中副高 级以上职称占比 52%,主要承担研究生的在校阶段专业课教学、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研究、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等教学指导性工作。校外兼职指导老师主要是 在科研机构及单位中具备高级职称,在研究领域工作较为固定的人才。目前学 校本专业具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共47 人,主要来源于20 余家企事业单位,重 点帮助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研究和毕业课题研究。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长期由 园艺行业的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借助他们多年的园艺工作实践经验,将进一步 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水平。通过对近5 届农艺和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 就业信息反馈研究表明,采取了双导师合作培养方式,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得以 显著提高,并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确实实现了人尽其 1.3加强社会合作与实践教育 实践性教学是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分为课程实践、社 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 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实践内容主要是针对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 未来趋势应用技术及园艺产业实训案例分析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 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本领域紧密围绕北方园艺产业要素投入、产业组织和市 场等问题,开展产学研对接服务活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在国际方面,与韩国忠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荷兰瓦赫宁 根大学、日本弘前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特别 是在东北亚区域内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协作网络,实现了举办中韩两方年度例行 学术会议、教师互访讲学等。在国内方面,园艺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企业、科研 院所、地方政府等共同建立了多个教学实训基地,例如盘锦鑫叶农业科技有限 公司、沈阳果蔬科技示范园、沈阳国邦家庭农场、朝阳天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铁岭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虹圆现代农业装备开发有限公司、宁 城县经济作物工作站、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等。 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九游会J9 J9九游会术支撑。 1.4 完善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不管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学术学位研究生都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环 节。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科设置必须以实践应用为核心,重点培养应用 型人才。这就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教学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并将理论教学 与实践课程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培养建有比较完善的 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必须认真学习各门园艺相关课程,打 好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系统的园艺专业知识和必要生产实践技术,要求不低于 个月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教学方式具体分为理论讲授、专题讲解、研讨园艺产业案例、园艺作物生产田间实践等,既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也要 注意训练学员思维方法、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1.4.1 实践教学资源。本专业领域拥有专用的园艺学科楼1 1700 m2,建有各类 实验室45 个,建有学院、学科和学术方向三级实验研究平台。拥有省部级以 上批建的科研机构18 个和占地500 余亩的校内教学与科学实验基地,为教学与 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院现有多媒体学术报告厅6 个,还有独立的 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各种图书资料5 000 余册。学院建有4 个省部级批建的 人才培养基地,包括教育部辽西南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 熊岳苹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另外还与企业合作建有校外实践实习基 地26 1.4.2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突出了以应用型人才质量为导向,以有效服务地方园艺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提高为核心的培养原则。采用校内导师指导理论与校 内外导师合作进行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工作,系 统掌握所在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 充分反映了本授权点应具备的园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并体现授权点的 特色和优势。在具体教学中,以学分制作为毕业考核标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6 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6 学分。课程体系充 分体现了以园艺基本理论为基础与突出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教材遴 选以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主,授课教师理论与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教学秩 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在具体课程上,定期修改完善课程大纲、补充 新内容。每门课提供3 个教学案例,全程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2018 科教师申报的教改项目“以团队建设促学科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内容应反映园艺领域的前沿、系统性强,体现出 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和学术成果及生产技术发展,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性学 习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例 如,沈阳农业大学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团队创新了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 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即瞄准种业卡脖子问题,用现代细胞育种方法与分 子标记相结合创建高效的育种体系,并以此为学生选题主要方向,进一步增强 了研究生的实际应用才能,为其未来求职打下了扎实的基石。在具体的实践性 培养过程中,做到了实践任务到人、创新成果到蔬菜品种的培养模式。采用这 种特色的课程实践方法,培养了研究生的学术兴趣,提高了对未来工作的感性 认识,也增强了学生处理各种生产难题的能力。此外,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实践 性教育基地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将通过与校外园艺相关产业企业合作设立“研究 生岗位实践基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合作培训,并进行研发、制造 和营销等领域内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在教学实践工作流程中,团队通过 与盘锦鑫叶农产品技术公司等知名企业进行协作,充分运用公司的丰富资本、 场地和项目管理经验,保证校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为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提供了优越的生产实习条件。 1.5 保证学业发展与生源质量 沈阳农业大学针对本领域的硕士生有完备的奖助学金管理制度,奖金和资助额 度能够解决研究生的基本生存需求,奖助学金类型多、覆盖面广,包含国家奖 学金、学校奖学金、助研补贴、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资助、高水平论文发表奖 励等。多层次、多形式助学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为学 生学业的完成提供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课程专业丰富,并且利用沈阳农业 大学园艺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在校内,学科老师承担科研任务多的便利条件,可 获得作为科研助理管理基地进行生产技能实训的机会。此外,目前农业相关专 业领域存在招生困难是一个普遍并且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农业院校等招生单 位在招生过程中还是应该设置相应要求,保证生源质量,招收一些与本专业相 近或是有一定农业相关工作经验的生源。 1.5.1 充分考虑研究生学业发展,搭建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将理论学习 与生产实践训练作为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立足专业需 要,为研究生的培养及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创新平台,营造一种良好 的科学研究氛围,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定期开展研究生科学 文化节、学科前沿讲座、科学体系奖励、科技大赛、博览会、先进技术大比赛 等活动,拓展研究生眼界,引发对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科研认真、 研究活跃的态度浓厚的研究气氛。研究生参与导师研究项目或获得其他渠道支 持的研究项目较多,积极性也很强。对研究生实施规范的、全面的、有效的专 业训练,采取“助教、助研、助管”的形式,参与科研和教学。学院还为研究生 设立了相关创新项目和创新基金。此外,学院还返聘一些退休的优秀教授作为 督导,对学院的教学进行严格把关。在毕业程序上,实行预答辩、开题、校外 专家审查等多个环节,对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1.5.2 不断提高生源质量。适当提高招生门槛,即使提高招生门槛会影响生源数 量,在招生形式上要重视质量与数量的良好平衡。但是从培养效果来看,提高 招生门槛对于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校在学科 建设上也要形成特色和优势,吸引优质生源。2017—2021 年,沈阳农业大学 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全日制学位共计划招生281 名研究生,全部来自园艺 专业或农学相关专业,学生在园艺植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新品种培育、高 效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实践成果沈阳农业大学的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 力都取得了很大提高,教学成果丰硕,切实解决了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重 点专业理论偏弱、对学科特点与实践问题研究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近5 共招收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研究生281人,毕业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较 强,连续多年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6%以上,且多数在园艺领域内就业,社会用 人部门反映学生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精神强,在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已成 为推动区域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