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3-25 02:50:25 | 浏览:
“枣树需要科学的管控措施。开春萌芽以后,还会进行摘心抹芽、保花坐果……”3月7日,在昆玉市皮山农场,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干部吐尼萨罕·亚生将冬季枣树修剪清园相关知识翻译成尔语,为接下来的培训作准备。
十几年来,吐尼萨罕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来了皮山农场红枣亩产的变化——从280公斤到现在的480公斤。她说,这是她最骄傲的成绩单。2023年,吐尼萨罕获评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
“都是专业知识,如果不经过翻译,职工群众可能理解不了,更不要说去实践了。”吐尼萨罕说,现场面对面的培训很有必要,每年要举办50场以上。
能准确地把专家的讲解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当地乡亲们,除了她本身具有语言优势外,还源于过硬的专业知识。
2010年,吐尼萨罕毕业于塔里木大学林学专业,并获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同年7月,她成为皮山农场园林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她和皮山农场的红枣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吐尼萨罕刚工作的时候,在当地职工群众的认知里,种枣树和他们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梨树或者桃树没什么不一样。果苗栽上了,就等着过几年摘果子。至于浇水施肥、技术管理,大多数人还没这方面意识。
为在当地推广规模化种植红枣技术,吐尼萨罕和同事们一起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一场场现场培训,告诉他们什么叫窝距行距,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要修枝,什么时候要抹芽,什么时候要施肥……
来自河南的职工高趁,种了40亩红枣,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出现修剪不及时、施肥不到位等问题,吐尼萨罕了解情况后,多次到高趁家的红枣地里耐心地讲解和示范红枣栽培管理技术。
2023年,经测产,高趁种的红枣亩产达到了485公斤。“真没想到,我家的产量比农场平均亩产还高出5公斤,这都多亏了吐尼萨罕。”高趁感激地说。
这些年来,吐尼萨罕已经记不得给多少职工开过“小灶”。农场红枣亩产从280公斤到480公斤的成绩单,离不开她的辛苦付出,这是看得见的贡献。
“过去的十几年,我把自己交给了红枣,将来也一样,只要我们的红枣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吐尼萨罕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石榴达人|“土专家”王磊:与精河“枸杞姑娘”一见钟情后,几十年只忙一件事
世界气象日|千年风云一木观 在我国最大树轮标本库里探寻“年轮里的秘密”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 新疆交警总队为孩子们送“交通安全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