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3-22 23:04:46 | 浏览:
3月15日至21日,记者来到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蹲点采访。这个正值荔枝管理关键时期、游人赏花叹蜜的时节,荔枝之乡林间地头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连日来,我们跟随致富带头人、科技人员,体验乡村民宿带来的新业态,感知荔枝种质资源的新科技。
“第一次来,跟我们江浙老家的农村相比,这里的夜生活线时许,看着涌动的人头,祖籍江苏的陈先生对柏桥夜市充满了好奇。
与他一起的是省委校培训班的近50名学员,他们来自省直部门、地市政机关。柏桥讲堂与多所校、高校开展联学共建,省委校把现场教学点设在了这里。
这晚学员们也没闲着,广场上的夜经济、合作社里的“共富经”、民宿里的运营门道等“热辣滚烫”的柏桥群众身边事,成了他们的夜间课堂。
柏桥大舞台上,一场文艺晚会如期上演。晚会由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专场演出,高州木偶戏、舞狮等项目的演绎赢得阵阵喝彩。
广场周边,村民支起地摊,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乐。道路上,村干部来回走动维持秩序。
晚上7时45分,他们参观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再走进柏桥夜市。“你们看,柏桥夜市分区布置,广场上是娱乐区,停车场是美食区。”柏桥村总支书记何清领着学员边走边讲解。
沿着指引,学员们来到广场一角的停车场。闪烁的彩灯围成一圈,各色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白天是停车场,晚上腾出来给村民摆摊。”何清说,“夜市让周边群众有消费的地方,又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渠道。人气旺起来,柏桥现在有了夜市、特色商圈、民宿等多种消费场景。”
在解答学员关切的问题中,何清告诉大家,有了夜市这个消费场景,周边的村民都赶过来,现在村委会在册登记的摊档有120多个。“荔枝季到了,我们正谋划多盘活几家民宿,迎接更多的客人。”何清说。
“看到柏桥这么热闹,感到眼前一亮。”一名来自惠州博罗的学员告诉记者,珠三角一些城市面临边缘村空心化问题,大家都在想办法寻找突破口。如何做旺乡村,柏桥村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鲜活样本。
“柏桥能聚起人气,成为远近乡村的活动中心,大家看到了柏桥乡村振兴有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这名学员说。
离开广场后,学员们一分为二,分别前往老张家特色民宿和高州市采鲜园果蔬合作社入户座谈。
记者跟随一组抵达合作社,被称为“荔枝妈妈”的社长林常珍带着大家参观荔枝龙眼加工产品。随后20多人围着长桌坐下,争先恐后提出疑问。
来自云浮的学员带着对当地砂糖橘发展的思考,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如何避免恶意竞争?
“我们统一收购保底价,比市场价要高。”林常珍的回答让学员们吃惊:如何能做到高于市场价收购?
“靓果才能得靓价,”林常珍接着说,“我们依靠‘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社员以及辐射带动的果农抱成团。有了保底收购,就不会让大家亏本卖,果农就会安心保证种植品质。”
鲜活的案例激发了学员的研究热情。在场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抛出不同角度的问题。有的咨询社员怎么参股,有的请教联农带农机制怎么建立,有的关心合作社如何规避天气影响的风险,还有的好奇林常珍开办合作社前干什么工作。林常珍一一作答,解开大家心中的疑团。
这样的问答互动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离开合作社时已是晚上9时30分。茂名市委校决策咨询中心主任宋秀波告诉记者,与常见的教室专题教学不同,入户教学是一种强调实践的教学,直面问题,在地头寻找答案。
“请‘土专家’上课有一大好处,是学员看到活生生的案例。此时,带班老师则发挥课前导入、课中引导、课后总结提升的作用。”宋秀波说,“入户教学正是柏桥讲堂这个一线思政课堂的教学常态。”
3月18日,柏桥村老张家民宿小院刚刚送别一批游客,又将迎来新一批慕名者。
老张家是柏桥村首家民宿,开张才一个月,就接待了十多名浙江自驾游的客人以及一批批柏桥讲堂外地学员。
提起老张,柏桥人都认识。他全名张炳芬,今年65岁,是柏桥村一名致富带头人。
35年前,老张搭建大棚为村民收购荔枝,搞北运菜风生水起。如今,曾接待荔枝客商的荔枝房摇身一变,成了古色古香的荔枝民宿。
有了第一栋民宿,柏桥村民纷纷取经,第二第三间民宿也搞了起来。老张的那本致富经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老张上过战场,荣立过三等功。“我还在部队里入了。”提起那段往事,老张很是自豪。
1982年,老张退役回到家乡,搞起了北运菜。在部队锻造出的雷厉风行作风,让他很快成为乡亲们的带头人。“那时每日请50人打包装、每日最少运走4万斤菜,仅四五个月为乡亲增收上万元。”老张说。
柏桥人世代种植荔枝。“做北运菜积累了客源和口碑,看到黑叶荔枝的销路不好还被外地商压价,我又决心在卖荔枝上干点事。”老张说。
那时还是20世纪90年代,老张就在柏桥村及周边搭建几处荔枝收购点,平均每天收购4万斤,一个荔枝季可以往外地输送150万斤荔枝。
近50%的柏桥荔枝都经过了老张的手。柏桥村里的老楼房正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因是荔枝致富带来的改变,也被大家称为“荔枝楼”。
老张说,随着荔枝品种的改良和种植的推广,如今柏桥村不再种植北运菜,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荔枝,农户的荔枝年收入逐年增长。
十年前电商兴起,老张的收购大棚变成了物流快递点,他的儿媳加入了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搞起电商销售。而老张仍管理着家里的400棵荔枝,为儿媳的电商供应荔枝。
“以前的荔枝季,收购商都在家里住,打地铺的都有。现在电商起来了,我们可以发展民宿,吸引更多人了解荔乡、来到荔乡。”老张说。
去年底,老张和兄弟把旧的“荔枝楼”改建,决意办一家民宿。这是一栋三层岭南风格的院落,白墙黑瓦,推门便是一片荔枝园。
在柏桥村群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柏桥村农村职业经理人许玉婷,她正逐项翻看根子镇民宿提升项目清单。
“我们已经与4家民宿洽谈,准备签订引入客流协议,帮助民宿解决淡旺季不平衡的难题。”许玉婷说,前几天镇里还组织了专业的酒店人员对民宿负责人进行培训。
2023年12月,柏桥村成立了强村公司——高州市美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计划,2024年许玉婷的团队要为柏桥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而民宿项目占了十分之一。
村里的大事,老张都很关心。“不仅要打造出特色的民宿外观,更要有规范的标准要求,这样才能擦亮柏桥民宿品牌。”老张说,“文旅业是村里的新赛道,游客体验是件大事,我们要严格要求自身,做好分内事。”
民宿的内核是文化。“我们将为民宿提供系列文创产品,还将设计一款手信袋,加深游客对荔乡文化的了解。”许玉婷越说越有劲,她比划着说,“准备在一家农户的小庭院前打造‘美荔吧’,一边摆放文创产品、一边做饮食用餐区,为游客提供多种体验场景。”
记者留意到,丰盛、强牌等当地企业已联合推出了“柏桥手信”的包装盒,并进驻了当地的一些民宿。强村公司准备参与进去,与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品牌标识。
元坝村与柏桥村相邻。当地村民海琴建起了四合院,取名“桥头人家”。如今,元坝村也有两家民宿。
3月18日,桥头人家入住了12名从广州来的旅客。荔枝林海发出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游客们计划着第二天一早出门赏花叹蜜。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坐落在柏桥村,肩负荔枝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科技创新与展示的功能。
今天,记者走进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遇到了正在实验室收集荔枝花粉的技术专家赵俊生,他研究荔枝已有16年。他告诉记者,通过荔枝育种可以攻克荔枝大小年难题。
一个好的品种可以兴旺一个产业。“例如,桂味成花需要的冷积温长,难以成花;白糖罂荔枝需要冷积温少,容易成花。我们用桂味和白糖罂杂交,获得既容易开花品质又好的荔枝新品种,从而解决大小年的问题。”带着试验问题,记者跟着赵俊生老师,一窥荔枝种业“芯片”的新成果。
早上9时半,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研发中心实验室。赵俊生身着白色实验服,把荔枝花放到孔径1.25毫米的检验筛上,反复筛选,将荔枝花的花药筛出来。
装有干燥剂和花药的几十个透明袋子排放在桌上,袋子上清晰标注着“水东黑叶3·15”“白糖罂3·16”等品种及日期。这些都是他前几天从资源圃及周边采集回来的荔枝花。
“等会还得用0.075毫米的检验筛再过滤一遍,高纯度的花粉可以提高授粉的成功率。”说着,赵俊生便拿起研磨好的花粉向记者展示,并介绍花粉收集的连串工序:采集、干燥、筛选、再干燥、研磨、筛选、装管、超低温冰箱保存。
“收集花粉是为了杂交育种,培育更优质的荔枝后代。”面对记者提出收集花粉的用处,赵俊生娓娓道来。
他举例,白糖罂是早熟品种,白糖罂为母本,人工授桂味花粉。桂味属于晚熟品种,开花时间晚于白糖罂,花期不能相遇,因此要提前一年储备好花粉。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一块展板,讲到荔枝智慧育种平台的建设。“简单来讲就是建设荔枝种质资源的表型数据库和基因组数据库,一是从基因水平上指导科学选择杂交的母本和父本,二是荔枝杂交后代早期鉴定,再杂交后代没有开花结果就能预测后代的表现。”赵俊生马上搭话,这将大大减少育种的工作量。
“你要不要跟我们去看看杂交育种出来的荔枝树?我们今天准备把它们移栽到资源圃,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聊到兴致时,赵俊生开着车带记者来到资源圃2公里开外的智慧果园。
5分钟后,百来棵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的荔枝苗、白糖罂与桂味杂交的荔枝苗映入眼帘,有的已经开花,有的树干已有拳头大。
“五六年前,我们就开始杂交育种,现在有了资源圃的场地和实验室,研发条件更好了。”赵俊生笑着说,杂交育种是一个看运气的事情,需要年复一年的观察、比对,才能找到性状稳定的杂交品种。
细看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的荔枝树,叶子和白糖罂的差不多性状和大小,不过多一些和禾虾串一样的“卷折”。“开花的先不要移栽,我们趁今年收集一些新果实。”赵俊生不时叮嘱旁边的助手。
“你看,这是上周我们搭建的人工授粉棚子,用小刷子把上年的桂味花粉授粉到白糖罂的雌花上。”赵俊生一刻也没闲着,拉着记者在智慧果园边逛边看他们的杂交育种果树,言语间很是自豪,“你看坐果率很高,以后我们能育出没有大小年的荔枝优质品种。”
实验室里的花粉收集工作牵挂着赵俊生的心。“明天又有会议了,今天要抓紧时间干。”赵俊生不忘给自己计划。他过几天还要收集一些的花粉,“早中晚熟品种都收集上,为明年育种做准备。”
“这些都是杂交育种的树苗,希望培育一种特早熟优质荔枝品种。”赵俊生看着与他朝夕相处的树苗,眼里满是希冀。
2022年5月,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在茂名高州建成。近两年时间过去了,这里已有2300棵杂交育种荔枝树苗,接下来还有近700棵进园落地。
午后阳光正好,高州市根子镇何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旁的荔枝品种园内,一棵棵荔枝树枝头缀满了花。走近看去,淡黄的花瓣如繁星点点,每朵花上都挂着宛如露珠的花蜜,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
刚吃过午饭,高州市农业技术科技事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吕华强戴上草帽,迫不及待地到园内巡视。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岗位服务了30多年,他早已成为荔枝栽培管理及病虫测报防治等方面的行业专家。吕华强打开话匣子,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护“荔”秘笈。
漫步园中,吕华强时而检查不同选育树种成花是否过密,时而拨开树叶检查枝干是否有病虫害情况。
“你看,像这种中间有子的就是母花,中间没有的是公花。”吕华强捏起一簇荔枝花,向记者科普起荔枝花期果园管理的知识。再过两个月左右,母花中间一颗颗嫩绿的子就将化为火红的荔枝垂挂枝头,“果保得好不好,最关键的就是接下来的60天。”
“由于气候原因,今年是荔枝的小年,保花保果格外重要。”他介绍说,根据荔枝树目前的开花情况,已经能对未来的产量有所预期。
“像这一棵是妃子笑,这个品种一定要疏花;那边那棵是白糖罂,这个品种今年花量少,就要保花。”跟随吕华强的手势,记者看到不同品种的荔枝树花量差异明显。
提前针对不同品种的掉花情况选择保花或是疏花,是荔枝花期管理的一门大学问。针对这些果农关心的问题,合作社每年都会开办多次培训,吕华强有时便会担任讲师。“昨天合作社刚刚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荔枝管理技术培训。”担任合作社社长的何建和说。
就在上周,茂名市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荔枝之乡提升行动,指出要抓田间管理,把责任压实到县镇村、落实到村社户,派出科技人员指导管好高产田、高产树,确保荔枝质优产丰。
“古荔枝树和刚刚看到的‘青壮年’管理不同,更需要精心呵护。”聊到古荔枝树,两人便驱车带记者来到距离合作社不远的贡园。
10分钟不到,贡园遮天蔽日的古荔枝树群映入眼帘,一行人恰巧遇到了在园内巡护的柏桥村荔农、古荔守护人何树志。
何树志也深谙科学管护古荔枝树的重要性,“以前大家全凭经验,现在有了培训班教授技术就特别好,我有空也会时不时去参加。”
疏花保花、病虫防治、标准化管理……果园管护,每一项工作都要提前谋划。“荔枝管护就像中医的理念,要‘治未病’。”吕华强举例说,古荔枝树挂果数量不可过多,要在荔枝花开前施用疏花药物,同时当前也是白蚁出没的季节,还需要提前施用药物防虫。
提到防治白蚁,几人忙带记者走到一棵古荔枝树旁。只见中空的树干内,亮晶晶的涂层十分醒目。原来,像这样在树干内部涂一层药,既能防止腐化也能防白蚁。
吕华强告诉记者,除了根据时节防治病虫害,防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枝干进行加固等也是古荔枝树管理中绕不开的。
古荔枝树如今仍然枝繁叶茂,不少古荔枝树更是年年挂果。千年古树,何以至今仍能造福于民?
吕华强介绍,去年妃子笑品种的古树荔枝市面上的价格不低于百元一斤。古荔枝树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荔枝之乡的富民兴村之道,与一代代柏桥村民的精心管理和呵护息息相关。
一行人走出贡园,已是近一小时后。吕华强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出差的车,前往阳江为阳西县的荔枝果园“把脉”。“希望通过科技加持,让广大荔农的生活越来越旺。”吕华强说。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