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6-18 10:23:50 | 浏览:
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我国东北雨养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00_950mm,不同地区降雨量差异很大,东部地区山区和半山区湿润区降雨量为650-950mm,中部半湿润区降雨量为450_650mm,西部半干旱区降雨量为200-350mm。雨养农业区降雨多为阵雨,多数集中在6月中旬-8月中旬,阵性降雨造成水流失比较严重,而春秋两季降水少,这样春旱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解决春旱问题就成了一大难题,如果能把有效降水蓄集起来,就能做到夏雨秋用,秋雨春用,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做到节水栽培。现有的农田集水和作物节水栽培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大型工程集水,兴修水利工程,如水库等。由于大型工程节水耗资多,农田用水还需通过灌溉的方式补给,这种方式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农田灌溉后土壤温度低,造成作物生长发育慢。节水栽培技术多为生物节水和机械化抗旱耕作栽培技术。生物节水技术主要通过种植抗旱作物或者培育抗旱品种实现节水栽培,这种技术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旱田农艺集水方法。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在垄作条件下,在垄沟处筑有土隔,土隔高度与垄台相当,土隔宽度为0. 3-0. 7米,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间距为10-100米,土隔与垄台垂直。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不同垄间土隔位置相互错开。为了使集水效果更好,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间距为30-60米。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的最佳间距为50米。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的作物多以玉米和大豆为主。玉米和高粱田应用该集水方法一般在拔节前结合追肥同时进行,大豆田一般在开花前进行。第二年,在倒垄种的垄沟采用同样打土隔子的方法,如此年际间反复进行。本发明方法通过土隔子将自然降水蓄积在农田里,解决雨养农业区春旱和降急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避免了水土流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创建耕层土壤水库,做到夏雨秋用,秋雨春用,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性强,用工少,成本低。经过试验测试证明,应用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方法的农田相比,作物全生育期 0-50cm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0. 5-3. 0个百分点,春季播种前0-50cm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 0. 5-3. 5个百分点,保苗率提高5% -10%。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一种旱田农艺集水方法的创新,技术虽然简单,但是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用工少,实施此项技术当年就见成效。本方法的实施是在垄作条件下,时间在6月中旬-7月上旬,在每个垄的垄沟,按一定的垄长,间隔一定的垄数,采用人工或机械在垄沟打成土隔,土隔高度和垄台等高为宜,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均可。玉米和高粮 田一般在拔节前结合追肥同时进行,或者在追肥后也可以,大豆田一般在开花前或开花初期进行。第二年, 在倒垄种的垄沟采用同样打土隔子的方法,如此年际间反复进行旱田农艺集水技术。例1:玉米生产田测试地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玉米田(地点公主岭);试验区面积60m2,三次重复时间①试验年份 2008年-2010年②土壤水分测定时间第一次2009年4月15日第二次2010年9月28日;方法①旱田农艺集水技术实施方法,按每隔垄长30米,在垄沟打一土隔,土隔高度16厘米,人工操作。②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人工用采土器采土,间隔IOcm深度为一个采样点,共计分 10-20-30-40-50cm 5个深度采样点,采用铝盒烘干法。结果第一次(2009年4月15日)测定,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方法的玉米生产田全生育期0-50cm深的土壤含水率23.6%,常规玉米生产田的土壤含水率21. 9 %,二者比较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方法的高1. 5个百分点。第二次(2010年4月15)测定,和第一次测定相同区内的0-50cm深的土壤含水率, 实施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技术的玉米生产田为23. 8 %,没常规玉米生产田为21. 9 %,二者比较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技术的高1.9个百分点,玉米保苗率提高9.5%。例2:大豆田测试地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大豆田(地点公主岭)试验区面积40m2,三次重复时间①试验年份 2008年-2010年②土壤水分测定时九游会J9 J9九游会间第一次2009年4月15日第二次2010年9月28日;方法①旱田农艺集水实施方法,按每隔垄长50米,在垄沟打一土隔子,土隔子高度16厘米,人工操作。②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人工用采土器采土,间隔IOcm深度为一个采样点,共计分 10-20-30-40-50cm 5个深度采样点,采用吕盒烘干法。结果第一次(2009年4月15日)测定,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方法的大豆田全生育期0-50cm深的土壤含水率23.9%,常规玉米生产田的土壤含水率22.5%,二者比较采用新方法土壤含水率提高1. 4个百分点。第二次(2010年9月28)测定,和第一次测定相同区内的0-50cm深的土壤含水率, 实施此技术的大豆田为20.9%,常规大豆田为20.0%,二者比较实施旱田农艺节水技术的土壤含水率提高0. 9个百分点,大豆保苗率提高6. 9%。例3 丘陵漫岗地玉米生产田(地点公主岭市朝阳坡镇)
测试田块面积120m2 ;时间2009-2010 年 测试方法与例1相同;结果(2010年4月20)测定,测定0-50cm深的土壤含水率,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技术的玉米生产田为22. 6 %,没常规玉米生产田为20. 3 %,二者比较实施旱田农艺集水技术的高2. 3个百分点,玉米保苗率提高9. 5%。本发明除了上述对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和防止农田水土流失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外,其他栽培技术,如选择优良品种,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都为现有的已知技术,这里不在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条件可在平地、岗平地、岗地上实施。人工操作或机械施工,结合中耕追肥进行。本发明的实质是垄作的农田打土隔子蓄集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旱田农艺集水技术与其他栽培技术相结合,如选择优良品种,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技术配套实施,高产高效。
1.一种旱田农艺集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垄作条件下,在垄作条件下,在垄沟处筑有土隔,土隔高度与垄台相当,土隔宽度为0. 3-0. 7米,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间距为10-100米,土隔与垄台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田农艺集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垄间土隔位置相互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田农艺集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间距为30-6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田农艺集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间距为50米。
一种旱田农艺集水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在垄作条件下,在垄沟处筑有土隔,土隔高度与垄台相当,土隔宽度为0.3-0.7米,同一垄间相邻的土隔间距为10-100米,土隔与垄台垂直。本发明方法通过土隔子将自然降水蓄积在农田里,解决雨养农业区春旱和降急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避免了水土流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创建耕层土壤水库,做到夏雨秋九游会J9 J9九游会用,秋雨春用,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性强,用工少,成本低。
发明者丛琳, 冯艳春, 刘武仁, 张世忠, 李伟堂, 李瑞平, 杨立军, 王立春, 罗洋, 郑洪兵, 郑金玉 申请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