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4-12 21:32:34 | 浏览:
我国蛋白质供应严重不足,农作物中仅25%蛋白作为食物,60%蛋白作为饲料饲养动物,剩余15%蛋白的农作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损失。动物在生长中仅摄入饲料的25%蛋白成为食物走向餐桌,其余75%则由于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无法获取。当前依靠国际进口贸易和国内畜禽业发展解决中国蛋白质供给问题的传统路径都不可持续。为了使目前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提高农作物直接作为食品走向餐桌的比例,发展植物肉产品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国内市场上的植物肉的产品主要是肉饼类、肉馅、丸子等,技术点在于肉饼粘合、着色和风味赋予,主要应用于西餐、馅料食品,风味固定。经过市场的初步验证,符合中国餐饮市场需求的是块状植物肉,块状植物肉加工技术不是均匀组织结构的传统工艺,而是香气柔和、肉质纤维感强、且与结构化植物油形成了自然花纹纹理的创新技术。产品适用于切丁、切片,同时在炒制、炖煮等中国特色烹饪方式。此外,需要焦距关键设备的开发,通过加工设备的自动化、J9九游会 九游会J9连续化使产品的成本低于真实肉制品(牛肉、猪肉),提高替代肉制品的可行性。本次主要介绍在块状植物肉相关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进展。
李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原中粮高级工程师,创新型引进人才省级(江苏、新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分会理事。近五年获中国产学研、中国粮油学会、J9九游会 九游会J9中国发明学会、中国商业联合会7 项技术进步或发明一等奖。承担国家十三五、十四五植物肉、植物蛋白相关子任务及产学研课题20余项。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Hydrocolloids、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80 篇,授权专利20余项。Food Chemistry专刊编辑,Measurement: Food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蛋白营养与加工、植物多酚等。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等企业赞助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 2024年5月16-17日 在 中国 北京 召开。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J9九游会 九游会J9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 2024年 8月 3—4 日 ,会议地点: 中国 湖北 武汉 。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