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898-08980898
扫一扫

扫一扫

取消
N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N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我们一起创业!”巴九游会J9 J9九游会中男儿回乡记|山海里的那些人⑤

发布时间:2024-04-20 22:26:39 | 浏览:

  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四川新传媒集团—川网传媒·四川发布正式启动“与中国合拍”大型融媒深度调研报道。第一季“春之交响”篇聚焦城乡融合,报道组实地走访多个浙川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区(市)县,在交叉线索、两两对照中发现痛点、挖掘亮点、解码做法。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一起来听,山海之间,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旭日东升,巴中市巴州区秦巴大道西段与中山路交叉口西,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再往上走几步阶梯,巴中市巴州区创新创业孵化园便坐落于此。

  往里走,是另一种形式的“热闹”。这边在开会,那边在直播,另一边在理货记录。不同的是,在这里,一间办公室甚至一个工位,都可能是一家创业公司。

  孵化园建筑面积达2100㎡,设有创业咨询室、共享办公区空间、创业直播空间、创业学院等功能区,现具备年均孵化25个以上创新创业项目的能力。致力于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群体、退役军人群体等提供初创项目孵化、初级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咨询等服务。

  “这里的‘前身’是一个创业小屋。”夏聪说。通过当地人社部门提供的创业培训平台,包括夏聪在内的一批同学上完创业课程之后,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在此期间,他们携手成立了创新创业互助协会,协会最初的场地就是这里的“前身”。“最开始在区人社家属院,只有30多平方。发展到现在,这里有2100多个平方。”

  从30平到2100平,不仅直观地显示出场地和创业队伍越来越壮大的历程,也能窥见巴中当地人社、就业等多部门鼓励创新创业的决心。

  8年前,夏聪还在成都打拼。之所以选择回到巴中创业,他表示,“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母亲,一方面是在万众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想着为何我不能回家乡成就一番事业?”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巴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超过100万。为引导更多人回到巴中、建设家乡,鼓励在乡创业是一项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孵化园应运而生。

  这也成为夏聪的创业方向。“看着更多乡亲父老创业,一个一个项目被孵化营利,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目前,孵化园每年都会迎来新的创业者。对接模式如何?孵化园会为创业者们带来什么?

  据了解,孵化园每年会发布创业信息,对口单位也有一系列大学生或其他创业者的对口鼓励措施。“只要有创业需求,有创业轨道,就可以对接到孵化园。”夏聪说,孵化园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包括能力特质、创业准备情况等,因人而异做对应的创业方案。

  以大学生群体举例,孵化园重点打造就业型创业的孵化体系。针对缺资金、缺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孵化园提供免费办公场地以及相应的孵化,大学生基本上可实现零成本创业:专家提供电商培训,政府部门配套创业补贴、创业贴息担保贷款等解决了前期资金的问题,义乌有成熟供应链提供商品代发。

  “主要是以电商为主体。”夏聪表示,相对其他创业项目,电商进入门槛低,初期少,但如果缺乏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这条路就会显得艰难又漫长。在“山海之约”的机遇下,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借着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春风,2021年,义乌正式对口协作巴中巴州。对于夏聪而言,这为孵化园带来了“质”的改变。

  义乌是国际小商品之都,拥有成熟的电商发展模式、优势供应链体系、先进的运营经验,这正是当下巴中所缺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后,夏聪时常去义乌考察学习。义乌也曾先后派出22名老师来到巴中做电商培训,从摄影摄像、剪辑讲起,再到商品上链接,直播形式、人设定位等等。“是手把手来教会我们。”夏聪如是形容。

  在外做主播的95后女生吴海霞,积累一定直播经验后,返回巴中创业。“前期是租写字楼自己创业,前后将近30万。”由于前期不小,加之缺乏公司管理经验,导致创业半年公司就濒临倒闭。后来,吴海霞通过人社部门找到孵化园,为她量身定制了相应的孵化方案。

  第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在写字楼一年7万的办公成本,在孵化园仅需5000元。第二步,对接义乌电商老师做全方位指导,实现从主播到电商运营人的转变。第三步,对接义乌商品供应链资源,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通过巴州义乌对接,获得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主播大赛的机会,接触更多优质主播,也有了与更多电商人交流学习的机会。就这样半年时间过去,吴海霞的企业终于日趋稳定。

  去年七月,通过义巴协作——义乌专家服务站,义乌老师帮吴海霞将公司搬到义乌,利用义乌小家电发达的商品供应链,吴海霞团队已成为厨房小家电的头部主播,团队一天带货量达20多万。

  夏聪还提到,不少优质项目都与两地协作息息相关。孵化园去义乌考察时发现,“中国结来料加工”这一项目非常适合巴中在家待业的宝妈群体,让她们实现在家就业增收。“通过带人去义乌学习,请老师来巴中开班的方式。目前,该项目已经成熟运转,带动就业600余人,年均销售中国结500万个。”

  “借助创业学院+孵化园+义乌专家工作站的一个模式,义乌提供运营经验指导和供应链,孵化基地做好后勤保障,人社、就业部门提供政策指导和政策服务,工商税务开通创业绿色通道,让巴中创业者尽可能降低创业成本和试错成本。”夏聪说。

  说起孵化项目,夏聪滔滔不绝。带动乡亲找到创业路,让巴中本地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去,也是他的“孵化”目标。

  巴中市巴州区尹家乡的王老板苦于自己的农场没有销路,于是找到了夏聪。到现场观察后他发现,整个农场面积虽有300亩左右,产品却“五花八门”。“平常可能这个面积就种植1种水果,他种了20多个品种。”夏聪说,“每种果子提不上量,也不符合农业相关方面的政策补贴,导致整个农场经营困难。”在现场,夏聪发现农场里还有30多个鱼塘。于是夏聪帮他做了“断舍离”——放弃水果,专养鲫鱼。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夏聪分析,农场离市区60多公里,如果每次将水果运到城区来卖,成本很高,还不保证能全部卖掉。找不到连锁水果店的销售渠道,价格也卖不起来。但若利用在农村的优势,卖野生鲫鱼,则可与、母婴店等建立联系,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每周统一配送,专供母婴群体和孕妇群体。就这样,王老板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地在城区积累了2000多个长期消费农产品的固定客户,每年销售额将近200万。

  据了解,截至目前,孵化园已孵化、服务初创团队和企业150余家,服务创业者1000余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年均孵化产值1500余万元,新增专著、专利30多个,孵化和服务的项目先后斩获各类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奖项30余项。

  和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一样,这位巴中男儿在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大背景中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

友情链接
  • 我们的热线0898-08980898
  • 我们的邮箱
  • 我们的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 我们的微信号

留言主题